广交会一期超13万境外采购商到会,比上届增长4.6%
第136届广交会第一期于10月15日—19日成功举办。广交第一期聚焦“先进制造”,期会比广纳新质生产力,超万采购AG超玩会入口优质企业和数字化、境外智能化、商到上届绿色化产品成为最大亮点。增长本期11165家参展企业中,广交数字技术、期会比智能制造相关题材企业约3600家,超万采购57.8%采用大数据、境外人工智能、商到上届工业互联网等技术改造提升产业链。增长参展企业展示大量新产品、广交新技术、期会比AG超玩会入口新材料、超万采购新工艺,其中数字化产品39万件,增长300%。55.9%的企业在绿色低碳领域拥有专利,展示绿色低碳产品超104万件。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工业自动化设备、人形机器人、智能仿生手、氢能自行车等一批高科技、高附加值产品备受青睐,表明中国制造正加快向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攀升,中国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中国产品的核心竞争力持续增强。
境外采购商到会踊跃。截至10月19日,共有来自全球211个国家和地区的超13万名境外采购商线下参会,比上届增长4.6%。其中,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采购商超9万人,占69.7%,增长6.8%;金砖国家采购商约3万人,占22.5%,增长5.5%;欧美采购商约2.4万人,占18.1%,增长4.8%;中东采购商约2万人,占14.7%,增长44.2%。不少参展企业反映,本期到会境外采购商采购目标明确,下单意愿较强,体现了对中国供应商和中国产品的信赖。
线上线下融合度更高。线下展参展企业全部在线上同步展示,一期企业共上传展品80万件,一期境外访客34.3万人。优化线上平台18项功能,首次推出虚拟数字人。全新推出广交会APP,涵盖行程规划、展商展品检索、供采对接、即时沟通、消息推送、参会助手等功能,成为展客商便捷参会和高效对接的“神器”,得到各方肯定,已吸引超5万人下载使用。优化跨境电商展示区,引入7个头部跨境电商平台和34家配套服务商,促进传统贸易业态与外贸新业态融合互促,助力参展企业线上转型。
贸促活动成效明显。广交会一期成功举办250场“贸易之桥”广交会推介暨全球供采对接活动,其中237场供采对接活动吸引了520家采购商和1280家供应商在线“一对一”对接洽谈。举办5场“好宝好妮探广交”活动,展示32家参展企业的创新精品,总观看量约185万次。举办247场新品发布活动,帮助新产品快速打开销路。举办24场专业会议活动,发布5份趋势性主题报告,强化资讯交流。广交会设计创新奖(CF奖)共展出2024年度获奖产品147件,CF奖展示厅吸引上万名采购商参观。广交会产品设计与贸易促进中心(PDC)组织12个国家和地区的113家设计机构参展,通过对接全球优质设计资源,推动企业研发创新。
各类服务得到肯定。拓展贸易服务,引入金融保险、检测认证、物流仓储、商业咨询等229家企业,为展客商提供全链条贸易服务。全面升级办证、支付、交通、餐饮等展会服务,让展客商宾至如归。创建“零碳”展会,首次实现碳中和,为全球超大规模展会树立绿色标杆。此外,还组织2场音乐剧《广交天下》展演、6集历史文献纪录片《广交天下》播出、广州塔灯光秀、无人机表演等社会宣传活动,营造浓厚氛围。精心为境外采购商设计系列文商旅线路,以文聚商,以商引客,让世界通过广交会这个窗口进一步走进中国、了解中国、读懂中国。
第136届广交会第二期将于10月23日-27日举办,以“品质家居”为主题,集中展示家庭用品、礼品及装饰品、建材及家具3大板块15个展区,线下参展企业10040家,其中进口展有来自33个国家和地区的267家企业参展。欢迎全球工商界人士共赴广交盛会,共享全球商机。
南方+记者 唐子湉
- ·罗锡文院士:要加大智慧农机推广力度
- ·电梯加装两年多,终于验收启用!梅城这一小区久拖未结的事解决了
- ·悼念!山歌大师、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汤明哲逝世,享年92岁
- ·梅州三家公司上榜制造业百强,数量居粤东西北地区之首!2022广东省民营企业100强系列榜单发布
- ·28个实际点落选!湛江“粤字号”农业品牌建树再上新台阶
- ·《梅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大家学起来⑪丨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正气
- ·中国侨乡(梅州)研究中心成立!
- ·《梅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大家学起来⑥丨文明旅游
- ·以女友名义出资买房 分手后房屋应归男方
- ·新时代 新征程 新伟业丨法治护航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梅州检察机关能动履职优化法治营商环境
- ·预计总投资2.4亿元!广东科伦药业与费森尤斯医疗合作建设高品质腹膜透析液生产项目
- ·注意,及时摘果!12月中旬梅州将冷空气频繁,天气湿冷...
- ·上海黄金交易所提示投资者:合理控制仓位,理性投资
- ·2022年第三季度梅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入户问卷调查情况公布!
- ·“严”字当头,精准管控!我市市场监管部门全力抓好防疫物资价格监管
- ·梅州疾控提醒:防疫措施千万条,戴好口罩第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