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学会农业文化遗产分会秘书长刘某承:农业遗产地推进乡村振兴有天然优势
“广东加快推动各地申报农业文化遗产,这是农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之举,这为农业农村发展提供了新的农化遗会秘j9机遇。” 12月13日,业文业遗有天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在潮州市潮安区举办2023广东省农业文化遗产业务工作培训班。产分承农产地现场,书长势作为培训班特邀讲师,刘某中国农学会农业文化遗产分会秘书、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创新团队岗位专家刘某承现场为学员剖析农业文化遗产与乡村振兴战略的乡村关系。
中国农学会农业文化遗产分会秘书、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北京创新团队岗位专家刘某承。产分承农产地j9
刘某承指出,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未来近30年发展制定明确的目标,是党和国家的大战略,是一项长期的历史性任务,需要长期坚持。从宏观层面来看,乡村振兴战略为农业遗产地长远发展规划提供时间保障,有利于农业文化遗产地更好的发展。
“实际上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与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 刘某承介绍,对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在农业文化遗产保护发展中要做到保障食物与生计安全、保护农业生物多样性、传承和谐传统文化与价值、保护陆海景观。
刘某承以浙江青田稻鱼共生系统、云南红河哈尼稻作梯田系统、贵州从江侗乡稻鱼鸭系统、陕西佳县古枣园、山东夏津黄河故道古桑树群等为例,认为农业遗产地往往特色农产品、自然与人文景观、民俗文化、传统工艺等特色资源优势明显,传统农耕技艺经久不衰的背后是在传统社会管理方式及传统文化习俗维系下,社会关系稳定和谐,生产活动有序进行,生态环境保持良好。
“从现代农业发展角度来看,农业文化遗产一方面有助于坚持良种选育的优质化、特色化、地方化目标,重视传统优质品种的提纯复壮和推广利用,形成具有显著地方特色的农业生产和农产品质量的优势;另一方面,有利于进一步发掘并利用好地理标志品种资源和农业良种资源。”刘某承说。
此外,刘某承还认为,农耕文化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文化基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凝聚炎黄子孙团结奋进的重要文化源泉。历经千百年而不衰的农业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
【记者】韩安东
【来源】南方农村报
- ·清明踏春好去处!广东省第三批省级水利风景区上新!
- ·人社部部长:重点反对于农家养返乡入乡守业
- ·“农友圈”走进东莞、惠州,为荔枝妨碍保驾护航
- ·红松茸迎歉收!化州新安镇冬闲田种出三份“惊喜”
- ·高温降暑 千万别踩这几个“陷阱”
- ·英德市供销相助社:深入为农效率,助力“百万万工程”
- ·“桂字号”春茶亮相深圳地铁,开启一场逾越山海的舌尖春意
- ·2025年全国两会新闻中心启用
- ·南沙客运港清明假期增开往来香港航班
- ·我国科研团队提出人工合成细菌治疗肿瘤新方法
- ·一号工位首发成功!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具备双工位发射能力
- ·一号工位首发成功!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具备双工位发射能力
- ·筑牢生态屏障 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红松茸迎歉收!化州新安镇冬闲田种出三份“惊喜”
- ·国家卫生瘦弱委主任:广东人均预期寿命超80岁
- ·网传谭乔离职与一女车主有关?官方辟谣